close
Blogtrottr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結節性硬化症使腎臟致死率高 口服mTOR抑制劑現生機
Apr 28th 2014, 10:33

NOWnews –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在榮獲2013年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的紀錄片《一首搖滾上月球》中,紀錄著六個罕見疾病家庭的爸爸合力組團、勇敢追夢,用生命訴說著對罕病兒的愛,撼動了所有觀眾的心,而片中擔任吉他手的李爸,他的女兒正是一名結節性硬化症患者。

台大醫院泌尿科醫師王碩盟解釋,結節性硬化症(TSC,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是一種相當罕見的遺傳疾病,其主因是兩個掌管細胞分裂的基因(TSC1或TSC2)發生突變,造成身體各個器官不停的增生結節並形成良性腫瘤,且常見於腦部、皮膚、腎臟等部位;此外,還會合併癲癇及認知障礙等神經學症狀,不僅影響患者外觀,並導致器官功能受損,甚至有致命的風險。 王碩盟醫師說明,結節性硬化症發生於腎臟的結節稱為「血管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而治療該症的重點在防止患者的血管肌脂肪瘤持續變大,進而造成腎臟破裂出血及避免腎功能的損壞,發展成需要洗腎的情形。

但王碩盟醫師也指出,以往無論是以手術切除腫瘤或以血管栓塞治療,皆無法完全避免腫瘤增生與腎臟功能的逐漸惡化;然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國際上治療血管肌脂肪瘤的趨勢,是配合口服mTOR抑制劑來縮小、抑制腫瘤增生,以保全患者的腎臟功能。

王碩盟醫師以門診中一位年約15歲的結節性硬化症患者為例說明,該名患者在5、6歲時已被發現腎臟旁有幾顆小腫瘤,經定期追蹤至約莫12歲左右,後來因腎臟的血管肌脂肪瘤明顯加速增生變大,臉部也有多處出現血管纖維瘤;結果,在醫師的建議下,患者自前年起開始使用口服mTOR抑制劑,治療一年多來不僅其腎臟腫瘤得到明顯的抑制,臉部的血管纖維瘤也有明顯的改善,讓正值青春期的患者在面對同儕時變得較為自信。

針對結節性硬化症的病徵,王碩盟醫師表示,主要是在皮膚出現白斑、血管纖維瘤等徵狀;同時,由於結節性硬化症是一種會隨著年齡而逐漸惡化的疾病,所以若發現家中新生兒身上有多處菸草葉狀的白斑,或是在兒童時期臉頰出現血管纖維瘤或癲癇等典型症狀,則應立即向專業醫師進行諮詢,才能早期診斷並獲得最佳的照護。

據中央健保署的統計,全台確診的TSC患者已由99年的205人增加至102年(5月)的471人。對此,王碩盟醫師強調,由於結節性硬化症的症狀廣泛多變,需要多科別共同醫療照護與追蹤,除了台大醫院自99年起開辦結節性硬化症整合型門診外,其它的大型綜合醫院目前也已開始提供患者多科別的整合服務,以增加患者與家屬的就醫便利性。

王碩盟醫師提醒,由於結節腫瘤容易長在人體血管最多的腎臟,故建議已被確診的TSC患者務必定期回診抽血檢查腎功能,並固定每半年照一次腎臟超音波、每一年做一次腎臟電腦斷層,以明確掌握腎臟血管肌脂肪瘤的變化,早期介入適當處置,以和腎臟結節和平相處。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ston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