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UDN全球觀察
全球觀察:提供全球視野,掌握地球村的政治焦點、財經脈動,深入報導各國社會現象,並體察其文化特質。 
More Tickets. Better Service. Lower Prices.

Buy or sell tickets for concerts, sports, or theater. You'll find a huge and affordable selection at Ticket Liquidator!
From our sponsors
課本只說周處「除三害」 沒說下文
Apr 17th 2014, 05:50

【前言】

《英雄的大抉擇》是王浩一歷史筆記系列第三冊,這本書,有九個卦,有九位英雄,他們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題目都不一樣,可是他們的智慧與人生選擇都有讓人深思之處。尤其,在他們面對不得不的大抉擇之際,所展現的自我克制,冷靜,無悔,與他們所展現的人生態度更令人欽佩。

故事從周處說起,課本只說「除三害」,沒說下文

中學時,國文有一課「周處除三害」,三國時期後葉,有一東吳的年輕人周處,他是鄱陽太守周魴之子。因為父親逝去得早,所以年輕的周處縱情肆欲,為禍鄉里,就是現在所說的「官二代」不良青少年。他長大後,結婚、生子,三十多歲的周處,依舊兇暴強悍,好爭鬥,被鄉親們認為一大禍害。

有一天,周處問義興郡鄉里的長輩:「當今時局平和,又是豐年,大家為何苦悶不樂呢?」長輩嘆道:「三害未除,何樂之有!」周處追問哪三害,得到的答案是:「南山白額虎,長橋下蛟龍,若是你能先除掉這兩害,再告訴你第三害。」於是周處自告奮勇,先入山殺了猛虎,又下水與蛟龍纏鬥,浮沉數十里,飄流到太湖,一連三天三夜沒有消息,鄉人以為周處死了,全都互相慶賀。周處活著回來看見了,才知自己在鄉民眼中是何等禍患,心生悔意。

源自《世說新語》的故事,課本闡揚:「改過自新」是比刺虎擊蛟更勇敢的事。然而,課本沒說的是,周處知道自己是鄉人眼中的禍害之後,他做了何事?他的人生有何改變?

公元二七五年,是三國東吳的天冊元年,也是東吳末代皇帝孫皓的第六個年號。周處到蘇州拜訪「賢人」陸機,結果陸機不在,只見到了弟弟陸雲,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雲,並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提高修養。但已蹉跎歲月,恐怕將來一無所成。陸雲說:「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年輕時,讀到陸雲這樣的回答語,總覺得八股了點。

十四歲,那,他們之間的對話已經不是「八股」,而是「驚人」。當年陸機十五歲,陸雲十四歲,兄弟合稱「二陸」,他們的祖父陸遜是三國名將,父親陸抗曾任東吳的大司馬─國防部長,領兵與晉國羊祜對抗。父親死的時候陸機十四歲,與十三歲的陸雲,兩兄弟分領父兵,為「牙門將」─位高五品的將軍。後話,陸機二十歲時,東吳亡,陸機與其弟陸雲隱退故里,十年閉門勤學。有沒有覺得這「二陸」年輕兄弟很厲害?可是,我覺得周處更了不起,他彎得下腰,向一位比自己兒子還年輕的少年請益人生的道理,了不起!

一年後,周處果然接到諸多州府下的聘書。周處在東吳的天紀年間,三年多的時間,擔任東觀令、無難督兩種基層職務。

面對西戎大軍,周處:這是我效忠死節、以身殉國之日!

公元二八○年,是東吳的天紀四年,也是東吳的亡國年。周處四十三歲。 這一年,在西晉強大的軍事攻勢下,吳軍毫無抵抗之力。結果,孫皓投降,建業陷落,東吳滅亡,孫皓本人也成了晉武帝的俘虜。

晉軍大將王渾在建業宮中開慶祝酒會,半醉時問底下的吳臣:「你們的國家亡了,不難過嗎?」周處站出來說:「漢朝末年天下分崩,三國鼎立,魏國滅亡於前,吳國滅亡於後,該難過的豈只一人?」曾是魏臣的王渾面有慚色。周處這個漢子,我開始喜歡他了。補述:十五年前,就是公元二六六年,司馬炎逼二十歲的魏元帝曹奐禪讓,曹魏滅國,西晉正式建國,史稱司馬炎為晉武帝。

吳亡後,大批吳臣出仕於晉,周處也是其中之一,他出任陝西的雍州新平太守,處理邊疆遊牧民族種種問題,很成功,外族歸附而有美名。之後,轉任四川梁州廣漢太守,處理爭訟詳細正直,平息纏訟經年案件。後來因為母親老邁辭官歸里。

不久,周處再被徵為楚內史,尚未到任,又被徵召入京擔任散騎常侍。同時有兩個職位徵聘他,怎麼辦?周處認為應當「辭大不辭小」,所以他先到楚國赴任地方官,有了安撫教化等治績,之後,才入朝為官。這個抉擇智慧真是令人欽佩,難得!

周處在朝中以正直出名,遷任御史中丞,糾劾對象不避權貴;梁王司馬肜違法也遭到他的糾舉,司馬肜因此記恨周處。西晉元康六年,公元二九六年,西北少數民族氐羌反叛,首領齊萬年稱帝。十一月,晉朝任命司馬肜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周處為建威將軍。周處是吳國降臣,既有武勇之名,又因正直得罪不少人,便被推上了最前線,準備當炮灰。五十九歲的周處自知身處險境,必被司馬肜陷害,但為盡人臣之節,也不推辭,抱著必死決心,率軍西征。

次年正月,齊萬年屯兵七萬於梁山。司馬肜逼周處僅以五千兵力發動攻擊。周處抗議:「我軍沒有後援,必然失敗,不只會死,而且為國取恥。」司馬肜不聽,硬是逼迫周處發兵前進,與齊萬年軍戰於六陌,士兵連飯都沒吃就被推上戰場,沒有後援。行前,周處留下一首詩:
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
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終。

走吧!走吧!世上的大小事已經完結了。就騎馬前去,看看西戎外族吧。我將以低劣的野菜甘心當作美食,只希望自己能堅持到最後啊!周處知道自己必敗無疑,奮勇作戰,殺敵數以萬計,終於弦絕矢盡,友軍們皆不救援。旁人勸周處撤退,他卻按著劍說:「這是我效忠死節、以身殉國之日!」遂力戰至死。享年六十歲,這就是周處的故事。

(本文轉載自王浩一新書《英雄的大抉擇》,由漫遊者文化出版)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inston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