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高收益債利率彈升,報酬率下滑。台灣投資人持有境內外高收益債基金規模達1.4兆台幣,最近高收債的表現,讓不少投資人陷入要贖回或續抱的抉擇困境。
高收債報酬下降,一方面多少是嗅到美國QE(量化寬鬆)退場,甚至要升息氛圍,擔憂債券可能因此面臨利率反彈所產生的損失;另方面,美歐股市雖節節走高,但還是有不少投資人想拿點比定存還高的債券配息,認為後者比較實在。
美國聯準會前理事史坦,去年初就對市場資金充沛,進而造成信用債券發行過熱的「尋息活動」感到憂心。
金融海嘯後,民眾投資風險意識雖增強,但對配息型商品熱度不減。以台灣為例,儘管去年5、6月爆發高收益債基金贖回潮,隨後仍有超過4000億台幣資金流入。
全球資金仍在不斷擴張,估算去年全球在外匯存底、主權財富基金、淨保費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增加規模,大約有11兆美元。如果「尋息活動」持續,在追求報酬率且維持一定的資產配置下,信用債仍然是部分新增資金「不得不」選擇的標的。
不過,尋息活動最懼怕的就是央行。芝加哥大學教授凱夏普等學者說,尋息活動若遇央行的態度趨緊,很可能會引發「市場脾氣」(market tantrum),加劇金融資產的波動;去年5月的股債雙損即是如此。本次高收益債利率彈升,多少與美國穩健的經濟數據,及聯準會愈形正面的態度有關。
以目前美國10年公債利率來看,年底有機會朝2.8%到3%目標邁進。隨著升息步調接近,明年將有機會挑戰3.3%到3.5%;若循歷史軌跡,現階段的高收益債利率未來將漸走升,這代表,高收債雖仍會有配息,但資本損失也會隱約浮現。
尋息活動若熱度不減,夕陽無限好的美景或可延續至未來半年。但執著於尋息的投資者,應認真思索「拿了」(take)配息的同時,會不會連本金都「給了」(give)出去。往後數月,應是開始調整資產組合中,高收益債比率的重要時機。
(本文由林啟超口述,記者孫中英整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