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夢想是奢侈的,夢想又是最能安慰人心的東西,夢想不會因為地方和人有不同,只要它是你真正想要的。」當33歲的嘎藏加措說出這句話時,你也許想不到這是一個藏族僧人、一個土生土長在青藏高原的唐卡畫師。
同仁縣,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人們習慣上稱這一地區為「熱貢」,即「金色谷地」之意。雖說這是一個人口不到十萬的小縣城,但這裡由於誕生眾多藏族傳統文化藝術大師而蜚聲海內外。
出同仁縣城向東北行進約十公里就到了一個叫做吾屯的地方,這就是唐卡藝術之鄉,也是嘎藏加措的家鄉。十多年來,吾屯變化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房子,而在這些近年來新建的藏式民居中,最醒目的是一座佔地約25畝、投資超過3000萬的「宮」──熱貢民族文化宮,一處以唐卡傳承、展示為主,有教室、展廳、宿舍、庭院的藏式小建築群。而這「宮」的主人,正是嘎藏加措。
「我11歲出家,16歲開始學唐卡,學習畫唐卡已經17年了,現在我已經是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工藝美術大師了。我現在的唐卡作品少的一幅可以賣幾萬,最貴的一幅可以買到170多萬。」談到自己的唐卡從藝經歷,嘎藏加措有著一份出家人特有的平靜。
作為80後的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嘎藏加措實現了藝術的認可和物質的積累,但這些並沒有讓他滿足,他夢想著將自己鍾愛的唐卡藝術「登堂入室」。
嘎藏加措的父親格日扎西告訴記者,為修建這座熱貢民族文化宮,他們賣了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拉卜楞寺的老房子,全家人拿出所有的積蓄還不夠,最終還向親朋好友借了很多錢,最困難時,手裏的資金只能夠讓工地運轉一個星期。
「修建熱貢民族文化宮的三年裏,年過60的父母親和全家姊妹都到工地上來幹活,我媽媽在搬運建材時勞累過度引起了腦血栓,住了院。你們可能想不到,對我這樣一個出家人來說,實現自己的夢想遇到的最大難題居然也會是錢」,說到這個難題嘎藏加措笑了。
在熱貢民族文化宮的一間教室中,18歲的周毛加正在學習唐卡起稿。「我爸爸媽媽不在了,我想繼續上學,但是我自己年齡大了,再去和弟弟妹妹們讀初中很害羞。去年有一個機會,我知道可以來這裡學唐卡,所以就來了,我現在很喜歡唐卡。」周毛加說。
27歲的王世玉來自河南新鄉,原本學習室內設計的他來同仁已經7年,一直和嘎藏加措學唐卡。在熱貢民族文化宮,王世玉已經是大師兄了,眼下他正在協助師傅創作一幅巨幅唐卡。「現在學室內設計的人很多,在我們老家競爭也很強,但是內地學唐卡的人不多,而且喜歡唐卡的人越來越多,唐卡現在是我的手藝,我覺得它能帶給我一份好生活。」王世玉說。
如今,嘎藏加措的熱貢民族文化宮已經收錄了100多個孩子,在這裡孩子們不僅可以學到唐卡繪製技藝,還可以學到藏語文、漢語文、數學和英語,孩子們吃、穿、住也都由嘎藏加措承擔。
「我收他們到這裡學唐卡,就是想發揮他們的興趣,傳承和發揚這門藝術。做好的唐卡,而不僅僅是一個匠人,更不是一個商人。」嘎藏加措說。
嘎藏加措告訴記者,藝術和市場不能分離,否則民族文化宮的運營和孩子們的開銷他無法負擔,因此熱貢民族文化宮的大門上還挂著一個招牌──「金色熱貢文化傳播公司」,但是熱貢民族文化宮絕不會僅為賺錢去做唐卡。
「我的夢想是把民族文化宮辦成一個學習唐卡、發揚光大唐卡的地方,吸引著有興趣的孩子來學唐卡,吸引著各地的唐卡藝人來交流唐卡技藝,吸引著全世界喜歡唐卡的人來見證唐卡的創作、來欣賞唐卡的美。現在,我的這個夢想只是蓋了些房子,還要不斷描摹和上色。」嘎藏加措說。
嘎藏加措對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堅持和投入引起了當地和青海省以及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目前,有關方面正準備通過非物質文化傳承保護和文化產業政策對熱貢民族文化宮進行扶持。臨行前的晚上,當我們再次來到熱貢民族文化宮時,嘎藏加措正帶著孩子們朗讀,朗朗書聲傳遞著一種夢想,更傳遞著一種希望。
【2014-04-01 新華社】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