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道瓊指數擔當領頭羊角色,引領美英德股市在兩周前創下新高後,由於企業財報利多刺激不再,歐美股市轉為高檔震盪的整理格局,拖累外資在台股現貨買超一度暫歇,但是期貨淨多單留倉口數,即使經過結算換倉,偏多態度依然不變,仍維持在兩萬口之上,顯示外資樂觀看待今年台股行情的展望仍未改變。
內資法人在擺脫「520魔咒」的干擾後,也再度趕搭做多台股列車,使上周加權指數再度站上9,000點關卡。因此,短線日成交量若能放大到千億以上,月均量就能呈現遞增助漲的態勢,則指數再創新高,甚至挑戰金融海嘯後高點的契機就能浮現。
美國Fed大老拋出升息與寬鬆並進的策略,但歐元區與英國卻因為經濟前景仍有疑慮,正考慮以降息維持資金寬鬆的環境,歐美國家貨幣政策雖不同調,透露的應只是復甦力度的強弱的歧異,更可能只是不願見本國匯率過度走強,影響景氣復甦力道的權宜說詞,景氣復甦的基調應可延續。因此,市場關注的焦點便轉向中國經濟能否避免硬著陸。
所幸,?豐中國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估值已從4月的48.1升至49.7,創五個月以來新高,顯示中國政策微調與貨幣寬鬆的雙引擎奏效,加上外部出口需求回暖與基礎建設投資提振,或可抵銷房市盛宴結束後的下行風險,中國第2季經濟增長應可望朝向7.5%目標達陣。
不過,中國打房政策不手軟,今年前四月成屋銷售下滑近一成,加上國營銀行資金收傘,建商轉進影子銀行高槓桿借貸難免墊高籌資成本,房地產景氣降溫與債台高築的惡性循環,恐將使部分體質差的建商難以擺脫倒閉的夢靨。房價調整本就需要時間,加上大舉借貸的財務緊絀,國際信評機構近期紛紛調降中國地產開發商的信用評級展望,發出房地產泡沫成為中國經濟最大風險的警訊。
歐美股市本波創新高是奠基於景氣復甦力道強勁的展望,一旦經濟增長不如市場預期,將是股價回檔理所當然的藉口。台股自前高9,022點拉回整理後,雖仍維持震盪趨堅的走勢,但量價背離的疑慮依然存在;此外,占比偏高的出口國家經濟動能仍有轉趨遲緩的疑慮,且產業進入淡季庫存調整階段,電子業拉貨力道將受限,加上即將進入除息旺季,因此,台股短線雖能再度站上9,000點,恐怕仍是路過的成分居多。
(作者是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