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生死 軟體巨擘說了算
2014/03/14 22:42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014年3月14日電)電子產品製造商在設計自己賣的裝置上,似乎有自由發揮空間。不過在這些現象背後,握有產品生殺大權的是谷歌公司(GoogleUS-GOOG)和微軟公司(Microsoft US-MSFT)等軟體廠商。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這一點可從華碩 (2357) 決定無限期延後搭載谷歌Android與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平板電腦的上市時間看出。
這件事說明谷歌和微軟對製造商的影響力如何延伸到產品研發之外。就算這些產品已公諸於世,軟體大廠也能夠阻止它們上市。
華碩已隆重發表平板電腦Transformer Book DuetTD300(簡稱TD300)。英特爾公司(Intel US-INTC)執行長科再奇(Brian Krzanich)已在1月消費電子展(CES)1場專題演說中展示這項產品。
期望取用谷歌搜尋引擎、YouTube以及谷歌旗下龐大應用程式(app)商店的製造商,長久以來必須和谷歌簽下條件嚴苛的協議。歐洲反托辣斯當局正在調查這家公司的行為是否牴觸歐洲法規。
嚴格的合約是看管製造商的1種方法。另1種是錢。
知情人士指出,微軟與英特爾提供電腦廠商大筆行銷預算,廠商一旦不從將危及這筆資金。如果這項行銷經費遭取消,廠商將元氣大傷,特別是許多配置行銷經費相對少的亞洲業者。
華碩藉由率先推出新型產品打響名號,這些產品包括可嵌入平板電腦的智慧型手機,以及1款螢幕與鍵盤可分離的平板電腦。不過從TD300可以看出,即使搶先一步搭載大廠軟體,風險也會隨之而來。(譯者:中央社徐崇哲)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