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電腦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電腦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經濟學人:當大腦神經學遇上半導體
Mar 12th 2014, 03:41, by 作者:經濟學人

當大腦神經學遇上半導體圖片來源:flickr.com/photos/_fabrizio_/

電腦產業建基於沙子之上;沙子裡含矽,而矽非常適合製作電晶體。不斷縮小電晶體推動著電腦產業,更小的電晶體提升了硬體效能並減少電力消耗,縮小的速率則依循摩爾定律。

1982年,1美元可以買下數千個電晶體,到了2012年,一美元可以買到2,000萬個電晶體。但專家指出,最先進的電晶體,價格可能會增至每美元1,900萬個。現代電晶體已經太小,進一步縮小變得更難、更昂貴,效果也不是那麼好。

摩爾定律短時間內不致告終,但任何指數型的趨勢都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工程師已有許多未來電晶體的構想,許多人想重新設計電晶體,或是改變製作電晶體的材料,除此之外,全新的運算方式也有機會成為救星。

2012年,英特爾推出了直立的鰭式電晶體,合理的下一步就是推出「繞式匣極」電晶體。目前英特爾己經在實驗室作出了這種電晶體,但大規模生產勢必相當困難。另一個選擇是改用其他的材料;不管是做成「奈米管」,還是厚度只有一個原子的薄膜「石墨烯」,碳都是許多研究者的最愛。但碳也有些重大缺點,例如,石墨烯在自然狀態下無法關閉其傳導性。

某種裝置在物理上可行,不代表在經濟上可行;高昂的成本可能會在物理之前先一步終結摩爾定律。就算此事真的發生,電腦還是可以更快;改善程式編寫可以增加軟體效能,專精化硬體也可以大幅提升速度。

未來甚至有可能出現不需要傳統電晶體的電腦。最知名的方式即為量子運算,但目前距離現實十分遙遠。以量子機制取代傳統運算非常困難,速度亦十分受限;量子運算只在少數任務比一般電腦快,其他領域並沒有優勢。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即加入粉絲團→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inston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