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看:只剩自由放任的演化主義
近日來,桃園機場航空城計畫、《都市更新條例》與《自由經濟示範區自治條例》在立法院屢生波瀾。觀其爭議,主要仍在於行政體系領航者們端出的框架陳腐、菜色餿盡,卻未求自我精進。
交通部長葉匡時近日的爭議發言:「航空城沒做成,台灣就bye-bye了!」以及府會相關人士透過報章媒體放話「服貿條例沒過,將重創台灣經濟」,在在顯示台灣的經濟發展政策領航者們,不僅無法以理服人,甚至太過習慣於威權時代的恫嚇式治理。
就六年國建的發展框架來看,這套圈地救經濟的方案,缺乏彈性發展思維,只剩排除性圈地。可預見的是:自經區成為各地方派系為選舉進行政治綁樁的投機性利多。但這種排除性的圈地,雖強調兩岸供應鏈接軌,卻自斷台灣本島內的供應鏈活路。如果真要救台灣經濟,不會罔顧特區內外的產業供應鏈關係,欠缺對本島中小型產業經濟的保護。
韓裔經濟學家張夏準已於不少著作中指出:期待透過涓滴經濟(先富少數人、救大多數人)拯救台灣低工資、悶經濟的現實,基本上是癡人說夢。除此之外,自由經濟示範區更核心問題在於,核心菜色──當醫療、教育都正式成了「自由市場」上的主菜,我們還有什麼不能市場化呢?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瞎搞的自殺經濟示範區
特區的經濟「自由化」,說穿了就是鬆綁法規、透過自由貿易開放市場、供應補貼廠房土地與稅賦,帶動GDP數字成長。但行政院官員們去電影院看「看見台灣」大為感嘆之際,不能不看見當前自由經濟示範區,是看見台灣的沉淪與悲哀。我們從在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自經區條例法案影響評估報告中,看見通篇欠缺對於環境、社會、在地經濟產業影響的實質評估,只在意新法是否符合正當程序、依法行政。
2008年世界銀行提出一份對於世界各地自由經濟區發展趨勢的評估報告。該報告結論指出:自由經濟區發展的成功與否,端賴對於國內既有產業、勞工條件是否做到嚴謹的規範與保護。該報告以韓國與多明尼加共和國為例:韓國1970年代開展自由經濟區計畫,但至1985年,在自由經濟區內設立的公司,設備與原物料採購,至少有35%仰賴韓國本地。而多明尼加自經區境內多達5百間公司,對於多明尼加國內的設備與原物料需求,卻不超過0.01%。
反觀台灣,當前自經區開發的環境影響,首當其衝的,將是台灣長年難產的國土計畫。無論是優良農田或生態保育敏感地,只要地方政府一圈地申請,都可以搖身變成「自由經濟示範區」。這種瞎搞的圈地發展,只會創造一個個孤立的自由市場飛地。
陸已興/國小教師
圖說:桃園航空城自救會等團體2013年12月24日前往內政部營建署抗議,聲援學生以行動劇「一扒再扒人民的皮」,表達官商勾結、不斷撕裂大園鄉各村土地的情況。(圖文/中央社)
延伸閱讀
自經區上路 民團憂擴大貧富差距⋯⋯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2176
教育創新納自經區 教長盼吸引國際名校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104
自由經濟示範區 立委疑慮多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493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