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兩岸國際
提供兩岸要聞、全球觀察最新訊息。 
美國低脂食品 反讓肥胖更普及
Jun 22nd 2014, 09:13

攝食脂肪對身體無害!美國《時代》雜誌最近的報導指出,高脂飲食不一定會增加體內的膽固醇、提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另外,人們以醣類食品及碳水化合物取代低油脂飲食,反而吃下更多的卡路里,導致肥胖及糖尿病的普及,甚至引發心臟病。

美國政府自70年代開始提倡低脂、低膽固醇飲食;紅肉、奶蛋製品、全脂牛奶等的食用大幅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全麥麵包、殼物、碳水化合物等食品。據悉,這一切都是為了防範當時猖獗的心臟病猝死症。

然而,心血管疾病今天仍是美國的頭號殺手,美國仍有超過3分之1的肥胖人口,糖尿病的普及率在1980-2012年間上升了166%。專家指出,美國人雖然改變飲食、減少油脂的攝取,但卻沒有因此顯得更健康。

減少油類攝取可以減肥、預防心臟病,是一般的傳統觀念,但據《時代》雜誌的報導,愈來愈多的研究支持相反的觀點。科學家已經發現,植物油(如橄欖油)及魚油(如鮭魚油)可預防心臟病發;另外,奶油及牛排中的飽和脂肪,對人體有著複雜的影響,有時甚至對人體有益。

【肥胖問題更嚴重】

與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相比,每公克的油脂會產生較高的卡路里數,因此人們相信,減少油脂攝取有助減肥。但研究員指出,人們在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後,反而增加了糖類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導致增加肥胖及糖尿病。

耶魯大學預防研究中心主任凱茲指出,美國政府鼓勵人們減少脂肪攝取,卻促使人們食用更多的低脂垃圾食品,導致吸收了更高的卡路里。以牛奶為例,全脂牛奶雖然禁賣,但高糖分的巧克力「低脂」牛奶,卻大受歡迎。

美國政府原以為,減少脂肪的攝取可降低卡路里,但美國人卻因此吃得更多:從1970年每天平均2,109卡,到2010年每天2,586卡。這段期間,肥胖及糖尿病在美國變得更為普遍。

【飽和脂肪與心臟病】

科學家一直相信,膽固醇會阻塞動脈,導致心臟病發,而吃下油脂會使體內的「壞膽固醇」含量升高;因此,人們必須減少攝取油脂。但是2010年的一項研究指出,沒有充足的證據顯示,「飽和脂肪」的攝取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據《時代》雜誌的報導,飽和脂肪會同時升高體內的「壞膽固醇」及「好膽固醇」含量,兩者正負相抵後,不見得對人體有害。另外,壞膽固醇有2種粒子:寬鬆的大粒子,及緊密的小粒子;攝食脂肪會產生前者,但它對人體無害,攝取碳水化合物則會產生後者,而它卻與心臟病有關聯性。

兒童醫院奧克蘭研究機構動脈硬化研究主任卡爾斯說:「飽和脂肪與心臟病的關聯性到底有多大,或許膽固醇粒子才是風險評估的要素,而不是壞膽固醇。」美國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營養系主任魏勒特則說,人們的飲食若以碳水化合物取代飽和脂肪,心臟病的案例並不會因此減少。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ston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