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22日發生兩輛汽車高速衝撞露天市場民眾,並投擲和引爆炸彈攻擊無辜市民,造成31死、90餘人受傷。一個月內烏魯木齊第二次遭恐怖襲擊,也是2009年「七五騷亂」後,該市傷亡最多的恐襲。回顧3月維吾爾人在雲南昆明火車站瘋狂砍殺、造成33人死、143人傷,4月烏魯木齊火車站爆炸造成3死、79人傷,新疆局勢正迅速惡化,頗有「伊拉克化」、「阿富汗化」趨勢,已成中國維穩的最大隱憂和挑戰。
此次恐襲時間點選在「亞信會議」於上海召開、亞洲各國領袖就中國倡導的國際反恐合作達成共識之際。而前一天新疆當局才宣布對39名維吾爾人傳播暴力恐怖視頻等罪名判處有期徒刑。顯見恐襲事件是精心策畫,極可能是針對前兩件事的暴力回應。而去年10月北京天安門恐襲選在中共18屆三中全會召開前一周,今年「3‧1」昆明火車站砍殺選在全國人大、政協「兩會」舉行前一周,「4‧30」昆明火車站爆炸襲擊選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考察新疆、要求給予恐怖分子「毀滅性打擊」當天,都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意和當局對槓,讓當局難堪,政治用意顯而易見。
選擇敏感時間點,顯示恐襲策畫者熟諳中國的政治邏輯,對輿論和網路傳播的情緒煽動和運用駕輕就熟,與新疆傳統恐襲的「砍刀冷兵器時代」已不可同日而語。而攻擊對象也從過去的政府、執法機關轉向無辜大眾,恐怖強度、密集度、殺傷力都增加。但以無辜民眾為芻狗的攻擊,除挑戰人們心理底線外,也使大陸民間殘存的一點同情激進者的心態消弭殆盡。事件後網路瀰漫憤怒和恐懼聲音,顯示恐襲主使者根本不在乎「民間輿論」,反而故意挖深維漢矛盾鴻溝,難怪一些漢人也上綱上線到「維漢分裂」高度,要求政府對新疆實行「軍事管理」。
人們對新疆「伊拉克化」、「阿富汗化」的憂懼並非沒有根據。首先,新疆恐襲事件越來越頻繁,從過去一、兩年一次,如今幾乎每月一次,儘管與伊、阿每周都有炸彈爆炸還有差距,但帶給群眾的心理衝擊卻無不同。
其次,組織形式上,新疆恐怖組織逐漸團夥化,據2014年「中國國家安全研究報告」,新疆暴力組織在境外受「東突」培訓,再回國發展成員,實施恐襲。而從「聚眾觀看洗腦視頻」這種類似凱達組織的洗腦培訓,「視死如歸」會如水銀洩地,無處不在,將防不勝防。
第三,新疆恐怖分子已掌握製作炸彈技術,是恐襲升級的訊號。北京行之有效的防堵境外槍枝彈藥流入,境內嚴禁槍枝、爆炸物流通,手段將失靈。恐襲技術提升將增加殺傷力,衝擊群眾心理,對付越來越困難。
新疆暴力分離主義不斷升級,已使中國繼美國後,成為恐怖威脅壓力最大的國家。這個最迫切的國內安全問題,如續向中原蔓延擴散,當局面對東海、南海和越南等「外壓」下,還要面對疆獨暴力化「內迫」,不僅中國崛起之路可能受阻、行進變緩,民眾安居樂業基本要求也缺乏保障,其破壞力將甚於外患。
從中國對恐襲的制式反應看,當局似未找到對付恐襲、緩和漢維矛盾的有效辦法。事件後,習近平的指示一如既往,是「下重手」打擊,保持嚴打高壓。但這種手法收效有限,在伊拉克、阿富汗,美國同樣付出慘痛代價,因為嚴打高壓對不懼死亡的恐怖分子並不具嚇阻作用,反而可能陷入愈壓愈彈的惡性循環。
要從根本解決新疆恐襲,北京當局似可借鑑美國經驗,提升反恐情報、預警、滲透和快速反應能力外,還須重新盤點新疆政策。當局一直不願承認新疆有嚴重維漢民族對立,過去政策的反思也只限於增加維族投入、發展經濟。但維持經濟上優惠、統治上鐵腕,未考量「漢化」政策造成維族恐慌,一直被維族民眾詬病,當局卻未改弦易轍、全面檢討。
所幸目前全球伊斯蘭教主流並未與中國政府發生摩擦,新疆也不存在大量失控的武器炸藥,當局若適時調整政策,恩威並施、撫壓並重,時猶未晚。否則隨著美歐軍隊撤離阿富汗,而中國在阿富汗的利益與神學士競爭加劇,北京可能面對疆獨國際化的更棘手恐怖威脅。
【2014-05-24/泰國世界日報】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