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長江宜樺(左)表示願意與年輕人面對面,開誠佈公對談年輕人關心的議題。 記者曾學仁/攝影 |
反服貿學運凸顯政府政策溝通忽略青年族群。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表示,已請教育部青年署規畫,將親自廣泛與青年學生接觸座談,傾聽年輕人對於未來的憂慮,並轉換為施政的參考;政院指出,最快在本周末即會啟動。
江揆說,已請教育部規畫一系列座談會,將不分校內外,他將親自、廣泛接觸學生及畢業十年內的青年;座談會將採開放方式,「宣講的部分少一點,問答多一點,就像在學校上課時發問一樣」,從學費、住宅、養育、老年化社會下對照顧父母的擔憂,到外交、兩岸、國際化議題等都可談。
江宜樺昨天與媒體記者茶敘,在反服貿學運散場後,首度談及學運的看法表示,「這場學運當然有其影響、也具里程碑作用」。
江揆說,此次學運與過往學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表現形式,年輕人高度使用通訊科技,利用網路串連不認識的人,影響了街頭運動;其次是群眾占領了立法院、行政院等政府機關,這是過去所沒有的。
江宜樺表示,這兩個特點都迫使政府須更加重視新媒體,「這是過去政府沒付出足夠注意力的地方」;他已要求須大幅加強新媒體的溝通、蒐集意見與宣導能量。
他接著指出,此次學運也凸顯學生不只是關心教育議題,也不像外界所稱、並非對公共事務漠不關心的草莓族,只是沒有適當的機會去表達;未來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時,就算是表面上看起來與青年學生無關,在公聽會、諮詢會、座談會中,「也應廣納他們的意見」。
教育部青年署長羅清水表示,已積極協調規畫對談,並請相關部會都派員參加,最快本周末啟動。青年署也計畫針對學生關心議題,建構多元、即時、開放的溝通平台。與學生系列的活動將不分校園內外,主要對象是三十五歲以下青年,將以開放討論的方式,讓青年發聲,聽取後作為施政參考。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