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公投入俄,讓歐、美對俄國祭出制裁,但歐盟各國對制裁輕重意見不一,各有各的考量,結果還真有點像波蘭外長形容:「美國是從火星來的,歐盟是從金星來的,習慣就好」。
即使歐、美早已宣示不會承認這項「非法」公投結果,克里米亞仍以超過九成七贊成票決定加入俄國,並與俄國總統普亭簽署入俄條約;早就揚言要祭出制裁手段的歐盟,最後只從一百廿人名單中先選出廿一人實施簽證禁令、凍結資產等制裁,一些媒體和不少會員國批評歐盟過於軟弱,俄國國會議員也嗆聲說乾脆把他們全列入名單。
在外長會議討論制裁幅度時,波蘭、立陶宛及英國都希望擴大制裁名單,德、法卻持相反意見;背後不無各自利益盤算,德、法仍期待對話解決,不想把俄國逼到牆角,因為兩國和俄國間的經濟往來利益龐大。
總理梅克爾和外長施坦邁因不久前宣示要強化德國在國際外交事務上的地位,但烏克蘭事件引發的俄國與歐美關係緊張,德國卻無法不計算各種制裁手段要付出的代價。
去年,德俄兩國貿易額將近七百七十億歐元,德國近年除了仰賴俄國進口的天然氣,更靠著出口汽車、火車等機械工業,大賺俄國盧布:近幾年德國在俄國註冊的公司超過六千家、投資超過兩百億歐元,西門子去年新上任的執行長,上任一百天就飛了俄國三次,可見德國企業界多麼不樂見與俄國關係惡化。
各種遊說團體最近頻繁在歐盟及各國間走動,在媒體上發言反對強硬對付普亭,認為制裁行動對雙方都沒好處。被歐盟列為制裁名單的俄國政要,有幾個早就是布魯塞爾和柏林的公關公司客戶,黑名單一公布,公關公司就拿程序問題提出質疑。
這次烏克蘭事件,凸顯出俄國銀彈的影響力顯然不遜於子彈。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