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佛光大佛創作的藝術工作者莊鎮銘,受邀常駐古巖寺,目前已完成彌陀殿韋陀尊者與伽藍尊者的佛像雛形。 記者王昭月/攝影 |
參與過佛光大佛創作的莊鎮銘,去年獲古巖寺邀請,長駐新建的彌陀殿創作,這次「任務」沒有價碼、沒有期程,只問因緣,莊鎮銘認為是找到對的創作環境與心境,能毫無罣礙全心投入,他雀躍地說,或許這將是他這輩子最珍貴的代表作。
隱遁山林創作十多年的莊鎮銘,是國內少數專攻泥塑佛像的藝術工作者,出自其手的神佛,法相沉靜、神韻動人,國內許多名寺古剎都有珍藏,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慈照淨院等佛寺道院,也分別典藏他創作的彌勒佛及三寶佛。
位在仁武區的古巖寺最近新建彌陀殿,殿內的佛像浮雕,屬意莊鎮銘的創作風格,本身學藝術出身的法傑師父找上他,不觸及價碼,沒講定工作期程,只邀請他到彌陀殿長駐創作,莊鎮銘認為因緣千載難逢,二話不說就答應。
「西方很多藝匠進駐教堂,他們甚至花一輩子投入,而造就了不凡的藝術價值。」莊鎮銘說,台灣難得有寺院願意提供駐點創作機會,讓藝術工作者沒有後顧之憂,且有充裕的時間揮灑。
進駐古巖寺近半年,莊鎮銘現已完成彌陀殿三樓殿門外的韋陀尊者與伽藍尊者兩件浮雕作品的雛形,從繪圖、打心棒、上粗胚、捏塑到翻模、鑄銅,每個細節都在他細膩的手尖下完成,塑成的兩位神尊,以騰空之姿護持殿院,動中帶靜、張力十足。接著他在彌陀殿三樓,還要創造一個「西方極樂境」。
「拋開俗念,獻出一生。」莊鎮銘說,在這個「對」的時空下潛心創作,沒有雜念干擾,較能心靈合一,造出的佛像更具生命力。
歷時二、三十年鑽研佛像泥塑,千佛法相早已深烙莊鎮銘的腦海,現在他泥塑時不必臨摩,諸神菩薩法相自然而生,且神韻更入化境。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