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udn最新報導
udn最新報導:24小時即時提供國內外最新新聞,立即掌握各領域最新重大訊息。 
名家觀點╱財報不實賠償機制 防過與不及
Sep 23rd 2014, 20:46

上市、上櫃公司依規定必須公布財務報告及其他財務業務文件。如果財報或文件的內容有「虛偽或隱匿」的情事,相關人員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所謂相關人員,包括上市、上櫃公司、它的負責人及在財務業務文件上簽名的職員。依現行規定,不同的賠償義務人適用不同的責任要件,其間寬嚴不一,是否適當,仍有值得檢討的地方。

首先是無過失責任的機制。財報或文件內容如有虛偽或隱匿情事,上市、上櫃公司和它的董事長及總經理應負無過失責任,即使沒有故意或過失,也要賠償。他們唯一的抗辯,就是證明求償的投資人在買賣股票之前,已經知道財報或文件內容不實;除此之外只能賠償到底。

從條文使用「虛偽或隱匿」的文字觀察,應該是指有意造假的情形。因此必須行為人有故意,至少是重大過失導致財報或文件不實,才構成賠償要件。但證交法第20條之1第1項卻明文規定無過失責任。最高法院判決因此把「虛偽」一詞解釋為「陳述之內容或提供之訊息,與客觀事實不符」的情形。只要財報或文件的內容,與客觀事實不相符合,不論有無故意或過失,都構成「虛偽」,必須賠償。這樣的立法,對賠償義務人是否過於嚴苛?如果董事長和總經理既無過失,也盡了應該盡的注意義務,為什麼還要賠償?

其次是「推定過失責任」和「一般過失責任」的劃分。證交法規定公司的董事(不包括董事長,但包括獨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不含總經理)和職員,適用「推定過失責任」,也就是雖然有過失才要賠償,但請求賠償的投資人不須要證明被告的董事等人確有過失;反而是被告要證明自己「已盡相當注意,且有正當理由可合理確信其內容無虛偽或隱匿之情事」時,才能免除賠償責任。

打官司常有一句經驗之談:「舉證之一方,就是敗訴之一方」。如何證明自己沒有過失,往往並不容易。這裡順便提醒董、監事、經理人和職員,在公司公布財務報告和重要業務文件之前,最好多看多問,特別是對於可疑之處,更要深入瞭解,提出必要的質疑,表達適當的意見,並且留存紀錄。

相對於董、監事、經理人和職員的「推定過失責任」,簽證會計師適用「一般過失責任」,求償的投資人必須證明會計師的簽證,「有不當行為或違反或廢弛其業務上應盡之義務」,致使投資人受到損害,才能請求賠償。投資人雖然可以請求調閱會計師工作底稿,但仍然面對困難的舉證責任。

為什麼將公司相關人員和會計師做差別待遇?立法理由沒有交代。事實上,行政院提出的證交法修正草案,並沒有做這樣的區分。最後通過的條文,可能和會計師在立法過程中積極表達立場有關。

最後,在這個看似綿密的賠償機制,卻仍有漏網之魚。律師、財務分析師或其他專業人員,實際上也參與編制公司的財務業務文件,也可能有內容虛偽或隱匿的情事,但證交法卻沒有把他們列為賠償義務人。相對於無過失責任的過度嚴苛,這項疏漏明顯是現行法的不及之處。無論過或不及,都應修法匡正。

(作者是中原大學講座教授、司法院前院長)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inston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