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udn國際焦點
udn國際新聞:聚焦全球大事,掌握國際與台灣間的互動,內容包括國際焦點、國際萬象、美國新聞。 
Kindle Book Deals

We find the best deals on best-selling Kindle books for you. Just tell us which genres you love and we'll do the rest. The best part? It's completely free!
From our sponsors
史家新觀點…奧匈王儲遇刺 非一戰導火線
Jun 29th 2014, 20:05

波士尼亞首都塞拉耶佛廿八日紀念奧匈帝國王儲遭暗殺事件屆滿一百年,此一歷史性事件至今仍然導致巴爾幹半島人民嚴重分裂。歷史學家指出,許多教科書宣稱這次暗殺事件是一次大戰導火線,其實大戰是強權國家政客受權力欲望驅使而引發,不能完全歸咎這次暗殺。

一九一四年六月廿八日,波士尼亞的塞爾維亞裔民族主義分子普林齊普在塞拉耶佛槍殺奧匈帝國繼承人、奧地利大公斐迪南及其妻子,導致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最後發生一次大戰。

一次大戰歷時四年四個月,約造成一千四百萬人死亡,二千萬人或傷或殘。此次大戰不僅導致沙俄、德意志、奧匈與鄂圖曼帝國瓦解,改寫世界大部分地區的版圖,也奠定新興超級強權美國崛起的基礎。

在塞拉耶佛,官方廿八日以紀念儀式、音樂會、展覽紀念暗殺事件。波士尼亞塞裔人廿七日在塞拉耶佛為普林齊普的一座雕像揭幕,將他視為終結巴爾幹半島被奧匈帝國占據的的民族英雄。

華盛頓郵報報導,伊斯坦堡柯克大學教授麥密京和其他歷史學家認為,這次暗殺未讓一次大戰成既定事實。從當時報導可發現,暗殺後的數周,美國與歐洲較關切的不是開戰,而是奧匈帝國的繼承問題。麥密京和其他歷史學家說,一次大戰其實是參戰雙方一群政客利用這次暗殺事件爭權奪利,才會引發。

英國保守派教育大臣葛夫駁斥「左派」歷史學家認為是多位君主與內閣部長接連鑄下大錯導致大戰的觀點,而是對抗德國的「正義之戰」。不過葛夫的見解許多人不認同。一戰後,德皇威廉二世雖因其野心被視為最大惡人,但英、法、俄的帝國野心對戰火都該負責。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inston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