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實驗 就不自然有些國小老師因為害怕操作酒精燈或解剖青蛙,不敢教自然科的實驗。(本報資料照片)中國時報【林志成╱台北報導】
現在國小是包班制,但不少老師不會、也不敢教自然科的實驗。教育部推動「國小教師加註自然與生活科技專長」,明年8月起,開放讓國小老師到大學修滿25個自然領域學分後,授予專業證書,大型小學的自然科可安排給有這類證書的老師來教。
修滿25學分拿證書
國小有9萬2000多個老師,除英語科由專業老師任教外,其他是包班教學,老師每科都要會教。但多數國小老師是大學社會組科系畢業的女生,他們缺乏自然科學背景,教自然科時常遇到挫折,尤其教學生做實驗,更害怕出事。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系教授盧秀琴表示,她看到不少小學老師教自然科像教國語科,就是畫線、念課文,不敢教學生做實驗,影響下一代的科學能力。因此,教育體系必須設法提升國小老師的自然科教學能力。
實驗怕出事擱一邊
現在小三到小六每周上3小時自然課,他們會遇到解剖青蛙或操作酒精燈的實驗。盧秀琴曾調查,小學老師認為準備實驗的過程太棘手,實驗後的廢棄物更不知道如何處理。有些老師還說,他們害怕教學生做燃燒型實驗,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出事。
教育部師資培育司長張明文,20多年前曾在國小教書,猶記得教自然科實驗時,常會遇到「糟糕,化學反應出不來」的狀況,最後只好將實驗擺一邊,用口頭說明給學生聽。這讓他覺得痛苦,當了2年國小老師後,轉到教育行政體系工作。
教學包班制樣樣通
張明文自嘲當年是「不適任教師」,但他沒能力教自然科的實驗,學生或家長也不會抱怨;現在不一樣,老師不會教或亂教,可能會被發現,引來家長抗議。
張明文表示,教育部將提供機會,讓國小教師都可去進修4到6學分的自然課程,以提升教學能力。此外,還推動「國小教師加註自然與生活科技專長」,國小老師到師資培育大學進修25學分自然領域學程,可獲專業證書。
另外,國小的英語、輔導領域是由專業老師擔任,其他則是老師要有能力教每一科。教育部表示,小型學校愈來愈多,他們教師員額少,所以國小仍會採包班制教學,但會鼓勵老師加註1至2項學科專長,提升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