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黃欣】
■大陸各城市正掀起瘋狂的商辦建設熱潮,據統計,目前大陸購物商場的總面積約占全球總量的50%。商業地產服務公司CBRE更統計,去年全球新建購物中心面積排名前10的城市,有9座在大陸。然而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轉移到網購或海外代購,加上整體經濟正在逐漸下滑,購物商城不但坪效下降,泡沫危機更近在眼前。
大陸各地規模驚人的購物中心建設潮正方興未艾。據統計,大陸購物商場的總面積約占全球總量的50%。商業地產服務公司CBRE資料顯示,去年全球新建購物中心面積排名前10的城市中,有9座在大陸;全球在建購物中心的面積,大陸的貢獻也超過一半。
以成都來說,去年開發商在該城市投入使用的購物中心面積達到106.6萬平方公尺,成為全球2013年開設購物中心面積最大的城市。以今年剛開業的成都國際金融中心IFS來說,綜合商辦大樓中設有300家店鋪、五星級酒店、豪華公寓、溜冰場、雕塑園景和畫廊。
而今年下半年,在成都國際金融中心IFS附近的大慈寺項目也將建設完成。這個舊城改造專案內同樣設計有大量商場、酒店、高級公寓還有辦公大樓。上述兩家超級綜合商城外只是1,500萬的成都居民的眾多選擇之一,他們還可以去極具現代感的新世紀環球購物中心,該中心在全球最大的建築物中同樣名列前茅。
英國地產諮詢公司萊坊表示,目前在大陸,開發商正建造800座內設酒店、辦公樓和零售商店的多功能商辦建築,總面積高達3億平方公尺。這相當於1,000個美國最大的購物中心、地處明尼蘇達州的美國商城(Mall of America)的規模。
國際零售 在陸展店放慢
但在購物中心大興土木的同時,大陸的零售業績受到景氣以及網路電商的影響,正在不斷下滑,不少國際零售業者甚至都已暫緩店鋪擴張計畫。萊坊稱,包括Prada、Burberry以及Hermes在內的多達65%的奢侈品零售商,都未實現2013年在大陸市場的開店計畫。
萊坊中國區董事、綜合專案顧問及代理服務部主管孫俊安稱,如果購物中心在開業後沒有全部承租出去或者獲得良好運營的話,如此該購物中心每月的虧損將高達數千萬人民幣。孫俊安稱,大陸政府還未意識到,一旦所有專案都完工,店面閒置問題將變得非常嚴峻。
專家也稱,當地政府必須對過度擴張購物中心負絕對的責任。地方政府要求開發商修建大型購物中心和酒店,以此作為批准他們開發住房專案的條件。其目的是為了城市看來更進步,也創造更多服務業的工作機會。
但是,大陸官方正在推行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運動正對奢侈品需求帶來極大衝擊。且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轉移到網購或者海外代購,大量的零售空間正逐漸被浪費。
大陸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從2011年同期的17%降至12%;正在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也導致消費者減少了在傳統商場的消費。
商辦過剩 專家紛紛示警
面對過剩的商辦大樓,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提出警告,和住宅地產相比,短期內他更擔心大陸的商業地產出現泡沫化危機。專家稱,雖然住宅地產的總體投資額仍遠高於商業地產,但商業地產市場更難駕馭,且更容易受到經濟走軟的影響。
對於開發商而言,因為商業地產的開發模式是買入並持有,而非在房子蓋好之前就開始預售,商業地產專案的財務負擔也更重。朱海斌認為,從歷史上來看,商業地產泡沫出現破裂的頻率更高,美國的信貸危機就是一例,大陸官方也必須正視此一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