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特派員陳曼儂╱專題報導】
小李夫婦原本在北京有令人稱羨的亮麗生活、高薪的法律工作與身分,然而他們卻在去年拋下了京城的一切,舉家搬到江蘇南通。
為了什麼?千金萬金換不來孩子的身體健康,原本就有嚴重過敏的孩子,近年來因為北京的霧霾天氣活得越來越痛苦。小李夫婦經過認真思考後,決定拋下房產、工作,在自然環境優良的南通找到一塊清靜田地,自耕自產,努力想以無汙染的自然環境,讓孩子過得開心。
開心農場原本是臉書(Facebook)上退流行的虛擬社交小遊戲,但在中國大陸,卻開始成了有錢人家夢寐以求、象徵健康長壽的實體莊園經濟。
先說經濟層面,據澳洲有機農業公司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有機食品行業的總產值已超過25億美元,而大陸對有機食品的需求,也已超過世界平均水準。
有機就是有錢賺
5月底,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可看到廠商來自39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無不爭奇鬥艷地要抓住消費者的目光,隨著大陸經濟崛起,老百姓不僅是要「吃得飽」,也要「吃得好」、「吃得健康」。
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資料顯示,光是中國大陸已認證的有機食品企業,去年就賺了134.8億元人民幣,更何況是國外有經驗、有產量的大型企業。加上大陸民眾普遍存在「國外月亮比較圓」的信任感,大陸市場對外商來說可說如囊中物。
種田是有出息的
再以政策面來說,中國大陸《中央一號文件》講的就是三農政策,2012年重點放在「農業科技」,2013年首次出現「家庭農場」,而2014年版強調的是「吃得好、吃得安全」的優質安全農產品。這些政策趨向集結起來,不就正是台灣農業30年來努力的經驗和優勢嗎?
農業被稱為第一產業,象徵著「第一重要」,但也常被「第一遺忘」。所以,近來大陸一群從事農業投資的台資企業開始攜手,打造「上海市台協永續農業發展聯誼會」。
除了讓台灣企業結盟合作、爭取政策支援外,台灣也有一批年輕的「半農半X」世代,除了親手栽種農作物(農),獲取安全的糧食外,也要發揮天賦,建立個人和社會的連結(X),更要以此把「台灣之光」的名號打出去。
「半農半X」世代的台商說:到農村去吧!那裡將是比城裡更容易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