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5)日為產業政策提出建言,建議政府不應扶植標靶企業,應該要讓企業在完全競爭的環境中成長。至於台灣是否應發展主權基金?他認為,台灣無法擺脫人情關說,難發揮專業判斷,因此沒有發展主權基金的環境。
張忠謀昨天參加由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與台北論壇基金會主辦的「經濟政策菁英高階研習班」,以「從台灣半導體談到產業政策」為題發表演講。
為了讓學員了解他演講的主軸,張忠謀一開始就強調,很多國家的產業政策,都選定標靶企業,但他個人並不贊成有任何標靶企業。
他以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經驗為例,歐、美、日及南韓,都選定以半導體產業為標靶企業,但多年來,除了日本算是比較成功之外,其餘都不算成功。
至於美國,雖然是全球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的推手,但成功的原因並非扶植標靶企業,而是對外開放,美國將半導體專利技術授權給其他國家的業者,使得產業壯大。他說,台灣一度將DRAM列為標靶企業,但也沒有成功;90年代很多國家也將生技業列為標靶企業,結果只會造成惡性競爭。
他認為,政府應建立產業良好的發展環境,而不是把某些產業當成標靶企業,否則只會搞得焦頭爛額,虧了很多錢。
與會人員問及台灣是否應該仿效新加坡發展主權基金,建立關鍵技術或扶植特定產業?張忠謀認為,台灣無法拒絕人情關說,且缺乏專業,規模也不大,不具備發展的條件。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