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按市值排名的全球2500家最大上市公司中,不含金砖四国(Bric)发展中经济体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首次超过十分之一。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咨询公司Strategy &的分析表明,2013年末,在全球25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有270家来自墨西哥、尼日利亚和泰国等其他新兴市场。Strategy &的前身是博斯公司(Booz and Company)。
上述数字突显出来自非金砖新兴市场的上市公司持续十年的非凡增长。自2004年以来,进入这个最高榜单的非金砖新兴市场上市公司增加了一倍多。
这种变化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更广泛变化的一部分。相比来自非成熟市场的公司,上榜的北美和西欧公司所占的比例下降。2004年,北美和西欧公司的比例接近十分之七,但现在它们所占比例刚超过一半。
就市值而言,来自非金砖新兴市场的上市公司去年也创出最高纪录,占到全球最大2500家上市公司的7%。西欧公司市值所占比例处于20%的低水平;北美公司占到三分之一,而在2004年超过五分之二。日本公司仅占6%,为多年来最低,仅为2006年的一半水平。
Strategy &合伙人佩尔-奥拉•卡尔松(Per-Ola Karlsson)表示,这种改变是“经济实力转变的真实写照”。他说,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些经济体增长的结果,但也与更容易进入资本市场有关。
全球2500家最大上市公司还包括发达经济体企业在新兴市场设立的分支,比如巴西金融集团——巴西桑坦德银行(Banco Santander Brasil)和非洲的雀巢尼日利亚公司(Nestlé Nigeria)。
榜单的变化也反映出发达市场一些上市公司的退步。美国临床研究集团科文斯(Covance)和总部位于瑞典的安保集团塞科利达(Securitas)都跌出榜单。
卡尔松表示,尽管在全球2500家最大上市公司的榜单中,北美和西欧公司数量下降,但其他数据表明美国经济仍较有弹性。在西欧公司的数量和平均市值均出现下降的同时,北美公司的数据依然较为强劲。
译者/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