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文苓(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政大公共行政系副教授)
太陽花退出立院後,林義雄先生發表「禁食」聲明,直指掌權者以不光明的手段凌駕民意,懇請台灣人民採取積極行動,敦促權責機關「停建核四」,將社會的目光再度帶回到同樣攸關台灣存續模式之爭的廢核問題。
事實上,「服貿」與「核能」問題,都反映著當權者對於攸關人民生計福祉課題認識淺薄,卻又行政傲慢地拒絕廣泛的公眾參與,習於邀請專家閉門會議,再一關關宣示「依法行政」,但這樣的作法已經證明,除了無助於解決問題,更可能增加我們面對風險的機會。
以外界最關心的核安問題為例,馬政府總是信誓旦旦的保證一定符合最高安全標準。行政院長江宜樺在回應立委質詢時表示,政府已建立斷然處置措施,「很有信心避免福島核災發生在台灣」;更在坦承台灣遭受風災、地震、甚至核災等複合性災害機率很高的情況下,表示政府已有準備,一旦災害發生,將把雙北居民往中南部移動,而中南部的軍營、體育館等可容納百萬人。
乍看之下,江揆似乎對因應複合式災難已有對策,但仔細一想,這種對策只有表象的「災民暫時容身之處」,對於把人塞進建築物以外的東西,包括環境除污回復計畫、農糧地利的損害、鄰里社會關係的喪失,有家歸不得的心理傷害等,這些活生生在日本福島核災三年後仍是進行式的寫照,好像完全沒有進入政府的政策議程中,以致於江揆可以把此等可能造成滅國絕後的大事,說的如「鹿毛」般的自然而簡單。
防災計畫的落實,不會只牽涉到專家規劃的遷徙路線與建築物容量這樣簡單的事,它也涉及人民的防災意識、行動演練、地方政府的處理準備、執行能力、跨部會主動積極的協調能力、以及各種社會組織網絡的配合等。換言之,要做好防災計畫的行政準備,不可能只靠科技專家或行政官僚紙上談兵的規劃報告,而是需要召集各界利害關係人的參與和規劃,縝密的去設想防災安置各個層面的問題。
或許,全民現在就應該挑戰與質問所有年底有志於競逐地方首長的候選人,一旦發生江揆所言可能性很高的複合性災難,災害發生區的首長會有什麼具體作為?平時會有什麼樣的準備?災後重建復原工作的評估?非災害發生區的首長願意接收災民嗎?如何配合中央規劃安置?如果政治候選人回答不出,或不願回答這些問題,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核能風險的應變規劃只不過是一場空話, 而全島居民最終將是這不負責任政治下的受害者。
眼見馬政府蔑視廣大民意、輕忽國家安危的強橫作為,林義雄以一己之軀在林宅血案發生地「義光教會」禁食,喚起大眾對於廢核問題的重視,其殉道之意相當明顯。而令人更感憂心的是,馬政府的決策輕率、違法亂紀、誠信破產卻從無認錯反省的誠意。如同服貿爭議一般,當橫柴入灶的掌權只會搬弄數字訴求法治,社會的衝突虛耗將日漸升高。唯有將這股遍地開花的社會力轉換成更堅實的政治壓力,我們才能挽回台灣的責任民主政治與永續的未來。
林義雄「禁食」聲明,將社會的目光再度帶回到同樣攸關台灣存續模式之爭的廢核問題。
【臉團】:臉書熱門粉絲團最新動態大集合【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