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本報訊】
時序進入9月,也將迎來立法院的新會期。連日來,包括執政當局、行政院以及各部會,各自推出主觀期待的新會期優先重點法案,希望能夠獲得朝野立委的青睞,在新會期順利完成立法程序。但是立法院長王金平則直言,新會期最重要就是通過總預算案。至於其他各式各樣重大、優先法案,立法院只能「盡力努力」。看樣子,展望立法院新會期,如能順利通過總預算案的審議,外加一些較無爭議性的法案,就已經算是「阿彌陀佛」了。至於從上會期積留下來的「自經區特別條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服貿協議」等具高度爭議性的法案,看來凶多吉少。而這些同時也具時效性的法案,因為立法院的延宕乃至杯葛,可能帶來台灣整體競爭力的弱化等後遺,如此沉重的代價,看來也只好由全民來共同承擔了。
檢視行政部門和立法部門在公共決策和法案審議上所呈現的諸多死結亂象,我們認為至少在以下3方面有必要加以檢討、調整與改革,否則當前的這種亂象不只難以化解,還會在層層相因,變成剪不斷、理還亂的死結,羈絆國家進步,並讓台灣陷入不進則退的困境泥淖中。
首先,我們認為行政當局必須確實檢討相沿多年的決策模式。一項政策的制訂,或法案的修改,固然不應只是由相關主管部會閉門造車,甚至只做到跨部會協調,乃至於只與有直接利害關係的業者與相關團體進行事前的溝通、諮商,以今天的情況來看,顯然已經有所不足。因應當前網路資訊流通、互動便捷的特性,決策過程如能先期透過網路,讓資訊得以透明化,並先期透過互動,瞭解真實民意,爭取支持認同,則法案送到立法院審議時,也就可望減少批評反彈。
同時,這種加強事前溝通的做法,自然也應該包括切實做好與立法部門之間的互動。畢竟這不只是讓決策得以兌現的不可或缺環節,更能顯示對國會應有的尊重。而不論是對一般民眾的全方位溝通,或是對立法部門的事前溝通,行政決策當局過去以來明顯做得不夠,以致不論是「自經區監督條例」或「服貿協議」等,才會引發這麼大的質疑與反彈,也印證了欲速則不達。從而,只要事前的溝通做得實在,後端的立法階段其實不難收水到渠成之效了。
其次,行政部門的決策思維也要有與時俱進和全局觀照的識見。當前網路資訊時代的特性就是依託於網路資訊流通即時、互動以及無疆界的特性,從產業型態,乃至各種公共領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和影響,也帶來各種的新樣態和新契機。面對快速變遷的外在環境,政府的決策思維和法令規範,如果不能與時俱進的檢討調整,不只將出現落後於現實的法令空窗現象,給既有的法治秩序帶來莫大的挑戰。同時,決策思維無法與時俱進,相較於其他國家的快速回應,也將凸顯我國落居下風的窘境,進而斲傷國家的競爭力。面對這種變局,政府的決策思維還能瞻前顧後、自縛手腳嗎?
再者,立法部門的角色扮演同樣也要好好檢討,大力改革。立法與行政部門的關係,一向強調監督與制衡,但在世變日亟的今天,行政、立法乃是驅動國家進步的雙輪,過度強調制衡,乃至陷入無止境的杯葛與政黨惡鬥,最後不論國家、全民以及個別政黨,其實通通都將成為輸家。緣此,我們認為立法院有必要透過檢討當前明顯不合理的朝野協商制度,讓少數脅持多數的鬧劇不再無限上綱。更重要的是,國會做為最高民意機關,日前種種黨意凌駕民意的亂象固然是亟待撥亂返正,提升立法效率更是立院的主要職責。今後的立法院,其實不應因為個別爭議性法案,而綁架、連累其他法案的立法進程。否則立委就是有負選民所託的瀆職行為,而主導的政黨自然成為阻礙國家進步的禍首元凶。當各國都在銳意精進之際,當前的國會亂象與立法績效不彰,自然要面對全民的監督,而不應繼續扮演讓台灣沉淪的歷史罪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