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蘋果日報>>財經焦點
>財經焦點 
More Tickets. Better Service. Lower Prices.

Buy or sell tickets for concerts, sports, or theater. You'll find a huge and affordable selection at Ticket Liquidator!
From our sponsors
憂國銀遭控制 金管會嗆不可能
Mar 24th 2014, 23:00

多方學者質疑服貿後,金管會昨首度大動作回擊。圖為主委曾銘宗。

【廖珮君、林巧雁╱台北報導】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等人,質疑兩岸服貿協議簽訂後,會讓中資直取國銀經營權、並拿到客戶信用資料等疑慮,金管會昨大動作回嗆,表示放寬陸銀來台參股,最高僅到20%,中資根本無法取得經營權。
這也是學運邁入第7天、多方學者質疑服貿後,金管會首度大動作回擊。
金管會表示,放寬陸銀來台參股,其中最高僅是金控旗下子銀行可到20%,中資無法取得經營權,且陸銀來台參股也需經金管會核准。目前中國工商銀行已打算參股永豐金旗下永豐銀行20%的股權,就等服貿協議通過。


學者憂心資金將緊俏

鄭秀玲則表示,以中信金辜家為例,持股才10%就可掌握金控,中資銀只要收購台灣的銀行10%股權,一樣可有主導權。她更擔憂,若1/3的本國銀被中資銀掌控,中國若為扶植產業,台灣出口製造業借錢就更困難,例如不借錢給面板業,銀行的資金緊俏對製造業影響是很大的。
鄭秀玲質疑,本國銀行本來就是聯徵中心會員,陸銀參股國銀後,當然就會暴露台灣人的信用資料。不過金管會則駁斥說,陸銀參股僅可取得國銀董事席次,並不能以董事身分查詢聯徵中心的台灣人信用資料,就算是被參股的國銀要查信用資料也禁止外洩,或提供給參股陸銀使用。
鄭秀玲、律師賴中強等人發布一份《關鍵產業衝擊報告》,針對銀行業有4大批評,包括中資可取得國銀經營權、拿到客戶信用資料、中國已成台灣銀行業最大債務人,金融危機容易擴散蔓延,及金融監理主權弱化等。


金融業服貿Q&A

對陸曝險淨值0.62倍

金管會昨發布新聞稿一一駁斥,表示目前控管國銀對中國曝險有3道防線,包括國銀赴陸投資限淨值15%、金控限淨值20%,海外分行和OBU對中國放款限資產30%,最重要的是,整體曝險額限國銀淨值1倍。金管會統計,目前國銀對中國曝險為淨值0.62倍,佔整體國銀總資產僅3.8%,比率很低,且兩岸有銀行業監理合作平台,可隨時掌控國銀在中國營運。


【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inston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