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蕊前外傳(X)
2014年9月4日,北約峰會在英國威爾斯登場,首要議題是如何因應烏克蘭危機,伊斯蘭國,以及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
在峰會前一日,烏克蘭總統府突然宣佈,就烏克蘭東部頓涅斯克、盧甘斯克等動亂地區,烏克蘭與俄羅斯達成永久停火協議。
這則聲明只有三句話,但是消息一出,國際媒體紛紛列為重大突發新聞,俄國股市上漲達3.5%。
歐洲股市也普遍上揚,不過質疑這是普丁在耍心機,停火協議恐怕是玩假的,當然大家還是希望正面期待,就是所謂的:
我們等著瞧!
不過,掛在烏克蘭總統府網站的這則訊息,幾個小時後就被撤掉。
國際媒體轉向俄羅斯確認消息時,克里姆林宮的發言人表示:俄羅斯不是烏東衝突的當事人,所以「沒有資格同意停火」-
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元首,在電話裡討論的是該做些什麼,才能停止烏克蘭東南部繼續流血。
繼中國.習近平後,正在蒙古國訪問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對解決烏克蘭危機有七點停火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武裝衝突的各方,應立即停止攻擊性的軍事行動;烏克蘭政府軍撤退到一定的安全距離,以避免政府軍的炮火對烏東的居民造成破壞。
普丁說,烏克蘭政府與東部民兵在2014年9月5日即將舉行的協商中,有可能就烏克蘭東部危機達成永久協定。
停火建議在普丁訪問蒙古國時提出,時間在北約峰會前夕,它的象徵意義不言可喻。
先就整體而言,美國與歐盟的謹慎,特別是歐巴馬與梅克爾的態度,非常理性,因為烏東衝突,如果演變成北約與俄羅斯的戰爭,那麼可以保證互相毀滅,人類都必需回到「未來昔日」。
但是世界情勢又非常微妙的在變化,如果北約堅定理性,而俄羅斯繼續陷溺烏克蘭東部衝突當中,那麼不需多久,也可以預見,俄羅斯自我毀滅- 因為俄羅斯的經濟將伊于胡底。
這就像希拉蕊在「抉擇」(Hard Choices)中評斷普丁:極富野心,想要恢復俄羅斯昔日光榮,又不可預測。
但希拉蕊終究還是說服普丁,讓俄羅斯航空購買美國的波音客機,也讓柯林頓基金會多了九十萬美元的「捐款」。
在普丁接掌俄羅斯政權之初,我曾經坐過俄羅斯客機,從莫斯科飛蒙古.烏蘭巴托-
當飛機騰空而起時,各種窸窸窣窣的聲音,在耳際一路相隨,感覺上,好像連椅子都要一起飛。
現在的俄羅斯,距離蘇聯解體後,那個破產的年代,才不過十幾年,俄國人記憶猶新,普丁也沒有瘋狂到會讓俄羅斯經濟重新回到那個時代的那種階段。
但是如果現況毫無改善,更且是不斷的惡化,很有可能重蹈覆轍。
在北約峰會的前夕,提出停火條件,基本上是讓歐盟與美國領導的經濟體,對俄羅斯經濟不至於再下重手。
那麼蒙古呢?
蒙古國,介於中俄兩國之間-
1911年中國的清王朝崩潰後,蒙古宣佈獨立,但一直到民國十年,西元1921年,中國在動亂中,蒙古國才從中國取得事實上的獨立,三十餘年過去,到二戰後的1945年,始獲得國際上的普遍承認-
蒙古國在蘇聯期間,一方面是蘇聯的衛星國,一方面也是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緩衝國。
就像烏克蘭在歷史上,與俄羅斯的分分合合,特別是烏東地區。
這種歷史情結,讓普丁的決心受到大多數俄羅斯人的支持。
簡言之,如果烏克蘭在經濟上完全投入歐盟,軍事上加入北約,對俄羅斯的大多數人而言,在心理上很難接受。
因此,普丁對烏東的想法,就如同當年的俄國人對蒙古國的態度一樣- 最好是獨立,其次是自治區,底線是烏克蘭成聯邦-
讓烏東地區的頓涅斯克、盧甘斯克享有高度自治權,成為與俄羅斯友善,並且提供做為與歐盟緩衝的地區。
這個底線恐怕也是他日四方會談(歐盟、烏克蘭、烏東叛軍以及俄羅斯),最可能被接受的方案。
2014年8月15日,華盛頓郵報-
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的中東顧問亞倫.大衛.米勒,訪問希拉蕊,談到希拉蕊對所謂的巧實力(smart power)與做傻事(stupid stuff)間,似乎有異於常人的「執著」。
做為昔日一個重量級的政治人物,很有可能在2017年後執世界的牛耳,不僅美國的選民好奇,全世界也都想知道希拉蕊的外交政策會走向何方- 希拉蕊的外交風格明顯與歐巴馬不同-
如果歐巴馬是典型的民主黨人思考,那麼希拉蕊,她的出生背景、階級成份,思想理路,在骨子裡,就是個共和黨人思考-
希拉蕊來自伊利諾州的富商家庭,父親是非常活躍的共和黨員,休伊.羅德姆,母親是多蘿西.羅德姆,因此即使是用魔法學校的分類帽,都很難把她分類到民主黨。
亞倫.大衛.米勒想要了解的是,如果希拉蕊執政,那麼她和歐巴馬的外交政策會有何不同?
希拉蕊說:「偉大的國家一定有偉大的原則」,但「不做傻事並不是偉大的原則」。
希拉蕊與歐巴馬,相同的部份是,他們都是現實主義的信仰者,而不是意識型態的追求者,所以精明務實一直都是他們所相信的最好選擇。
但是,外界一直認為,希拉蕊比歐巴馬熱情,對外態度也比歐巴馬強硬,譬如,中國後來拒絕了「抉擇」(Hard Choices)一書,而俄羅斯也指控希拉蕊是2012年反普丁運動的最主要支持者。
希拉蕊曾經告訴紐約時報記者約翰.哈伍德,如果她是總統,她會對俄羅斯更為強硬,而且是從2011年,就會讓俄羅斯明白這種改變。
不過,從科索沃獨立、敍利亞內戰,一直到烏克蘭危機,美俄關係已經谷底,而武力手段,特別是對俄羅斯或中國這樣的國家,除非瘋了,否則根本就不在考慮範圍。
中國古時候有位智者,老子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
細火慢熬,必需要恆久忍耐又有恩慈,生怕大火一來,立刻烤焦,再難回復。
希拉蕊的言詞,有時讓人心生警惕,會懷疑是否知進不知進退-
畢竟,殘酷無情的世界本質,有許多有形、無形的限制,不管能力多麼聰明,意願如何強烈,各自有其極限,而非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這就像希拉蕊批評中國社會缺乏信仰一樣-
基於信仰,上帝的角色,不是美國可以取代的!
※延伸閱讀/
(一)希拉蕊前外傳
(二)希拉蕊大笑:有誰能一帆風順?
(三)希拉蕊 聰明難,糊塗更難!
(四)柯林頓緋聞 希拉蕊不當懦夫
(五)希拉蕊將「提刀上陣」?
(六)朱利安尼退選 助希拉蕊開啟政治生涯
(七)希拉蕊直言評論:歐巴馬「不做傻事」
(八)中國將成最窮國?希拉蕊言論火花四射
(九)中國社會崇拜權與錢?美國又如何?
【2014-09-04 聯合新聞網】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